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欧宝·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> 新闻动态 > 中东担心的事发生:特朗普一道指令,23国联军计划1夜泡汤!
中东担心的事发生:特朗普一道指令,23国联军计划1夜泡汤!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02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埃及总统塞西最近在中东外交舞台上遭遇了尴尬一幕。据观察者网报道,他带着精心设计的阿拉伯版北约计划前往卡塔尔参加峰会,却遭到海湾国家的集体冷遇,最终只能黯然离场。而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,美国的影响力若隐若现。

这场风波要从近期中东局势说起。以色列近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,不仅空袭叙利亚、黎巴嫩,还打击了卡塔尔境内的目标,几乎把周边阿拉伯国家都得罪了一遍。面对这种局面,长期与以色列保持冷和平的埃及坐不住了。塞西政府担心,如果再不采取行动,埃及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。

为此,埃及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:仿照北约模式,组建由23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常备联军。按照这个构想,一旦以色列攻击任何一个成员国,所有国家将共同反击。计划还包括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和联合指挥部,完全参照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。埃及还信心十足地要求担任联军指挥,并将军队总部设在开罗,毕竟他们自认为是中东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。

这个方案看似能解决阿拉伯世界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政问题,特别是在以色列近期频繁军事行动的背景下,理应获得广泛支持。但现实却给了埃及当头一棒,阿拉伯国家对这个计划反应冷淡。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指挥权的争夺。

展开剩余74%

沙特虽然军力不及埃及,但凭借其石油财富和伊斯兰圣城守护者的地位,一直自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。利雅得方面虽然最初对埃及的提议表示兴趣,但坚持必须由沙特掌握最高指挥权。在他们看来,沙特的财力和地缘影响力才是真正的王牌。

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,美国突然介入。卡塔尔首相在峰会期间专程访美,带回了特朗普政府的明确指示:要求阿拉伯国家不得针对以色列做出任何集体安全决议。作为交换,美国承诺会约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,还暗示将与卡塔尔签署双边安全条约。

这一招数直接扼杀了埃及的提案。卡塔尔和阿联酋立即转变立场,公开反对埃及的计划。他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,任何针对以色列的行动都是徒劳的,海湾国家的安全还是要依靠美国保障。就这样,埃及精心设计的联盟计划在短短几天内就化为泡影。

塞西总统只能带着失望离开多哈。这次失败不仅意味着阿拉伯世界在应对以色列问题上再次陷入分歧,更揭示了中东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:没有美国的首肯,任何区域安全架构都难以实现。

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。就在埃及方案受挫的同时,另一个军事联盟正在悄然成形——沙特与巴基斯坦意外地签署了共同防御协议。这个联盟意义重大:巴基斯坦是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强国,军队实战经验丰富;沙特则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地区影响力。二者的结合堪称强强联合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联盟采取开放架构,欢迎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入。有迹象表明,阿联酋和卡塔尔可能很快就会加入。这与埃及失败的提案形成鲜明对比:不是试图一步到位建立庞大联盟,而是从双边合作开始,逐步扩展。

中东各国对以色列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。阿联酋、巴林已通过《亚伯拉罕协议》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;沙特虽未建交但暗中保持安全合作;而埃及、约旦等国虽然与以色列有和平条约,民间反以情绪却始终高涨。这种分歧让集体安全机制难以真正建立。

此外,教派矛盾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。埃及的提案明确排除伊朗及其领导的什叶派抵抗阵线,而土耳其也被海湾国家视为潜在威胁。在这种背景下,即便军事同盟勉强成立,也可能因内耗而失去效力。

目前中东正在形成两种安全路径的竞争:埃及设想的泛阿拉伯集体机制,以及沙特推动的以双边防御条约为起点的务实模式。从结果来看,后者显然更符合当前区域内国家之间信任不足、利益分散的现实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场中东博弈中,中国虽未直接参与,但沙特与巴基斯坦的防务合作被视为向中国靠拢的信号。巴基斯坦是中国长期盟友和一带一路关键伙伴,沙巴接近意味着中东安全架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

从也门到叙利亚,从伊朗到卡塔尔,中国已成为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主要经济伙伴和武器供应来源之一。即便不直接介入军事同盟,中国仍能通过双边关系施加影响。

分析人士指出,未来中东可能形成两套并行的安全体系:一套是美国主导的反伊朗联盟,依靠以色列、海湾国家和美军基地;另一套则是中俄支持的抵抗阵线,包括伊朗、叙利亚等力量。而埃及、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则可能左右逢源。

归根结底,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从来不是败给外敌,而是输在内部分歧。当每个国家都将自身利益、政权稳定和大国关系放在首位时,集体安全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。塞西的挫折只是中东大变局中的一个小插曲,阿拉伯北约的构想或许已经流产,但新的同盟网络正在悄然成形。

发布于:天津市